先后在香港、澳门、北京等23个省市举办个人画展,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、人民大会堂、首都国际机场等单位收藏,被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、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、安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。201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“齐鲁文化之星”称号,享受政府专家津贴。
孟卫东以其深厚的综合艺术功底,和融古铸今的创造胆识,坚持唯美画风,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,成为当下中国画坛瞩目的明星。
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,汲取西画的精华;在工笔画上追求宋代院体画风,在缜密中探询意外的笔墨情趣;在意笔画上秉承文入画风,外表敞慢的倾诉中琢磨精到的墨痕笔触。
他的工笔画,设色细腻,用笔精炼,构思缜密,寻常阡陌栖息的鹅鸭,在他的笔下,成为一种享受宁静生活的精灵。盛夏天空里漫游的蜻蜓收进他的画里,便成了他放飞自我思想的寄托。
他的写意画,笔墨泼辣,纵横捭阖,豪放典雅,常常撷取山野藤萝一截、梅花一枝、幽芳一段,信手拈来,别有滋味。有时在画眼处点缀一两只灵禽,仿佛心神交会的朋友,和着淡淡的墨香,倾听他对生活的感受。
他认为传统不是墨守而是创新。他沿袭国画精髓又不断创新,既不墨守陈规,也不仅仅为了创新而背离国画宗义。
博古就是他在中国画创新方面的一种有益尝试。博古题材自古即有,然而真正的学者创作一幅完美博古画,需要很多的古董知识和古典文学修养,这是一般画家所难以驾驭的题材。
孟卫东从传统文化的锦灰堆里淘宝贝,尝试了粉底的“青花”,勾勒了青绿的鼎尊,演绎着泛黄的书卷、精彩的窗花,跨越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鸿沟,将陶瓷、青铜、家具、剪纸等艺术门类交揉综合,熔铸成面貌焕然一新的当代书画艺术精品。
他曾经长期在博物馆从事考古发觉和文博研究工作,对青铜器黄钟大吕般的精神崇拜经年累月浸淫着他的灵魂,于是眼中的青铜器和瓷器、瓦罐等,经过他独特的处理,终于成为笔下风格独具的“孟氏青铜博古”画。画风沉稳庄重,设色雅丽鲜明,布陈杂而不乱,整体和谐明快。
特别是间空题写的几段文字,或融为背景衬托,或突出为超越时空的符号,彰显浓浓的古风雅韵。
孟卫东刷新了传统花鸟画的意境与情趣,在笔墨设色和构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,打出了一张具有个人艺术追求深刻烙印的国画名片。
传统的文人画非常讲究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。孟卫东在这方面用功尤深。他的书法率意潇洒,行草书取法王铎,上追“二王”,恣肆雄奇而又法度森然,他偶尔以草书笔法写篆,风格独具。
由书入画,使他的绘画骨力雄健,气象宏伟,点如高山坠石,横如千里阵云,画幅中的一点一画都具有独立的审美情趣,经得住推敲。他的篆刻得韩天衡先生指点,刀法爽利,构思精巧,方寸之间,变化万千。
自制印章钤于画上,常收画龙点睛之功效,而精彩之处,篆刻方面也多抚掌赞叹。在书法、绘画、篆刻方面,他已经具备非常扎实的中国文入画实力;艺术思维超越时流,更显冷静和理性;个人艺术创作的独特面貌,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,早已是一位优秀的实力派画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