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祠堂文化 > 商会活动
商会活动
莱芜张家洼大洛庄孟氏祠堂
发布时间:2023-3-8 14:31:54 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183次
 大洛庄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,张家洼办事处东南4公里,地处丘陵,村北为吕家河,村南是李梁坡,东至大古山,西接小洛庄。现有317户,1017口人,耕地面积1645亩。据《吴氏祖谱》记载:明朝初年,吴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,因迁途顺利,平安落脚定居,故名“落庄”,后演化为“洛庄”,后因重名,冠一“大”字,故名“大洛庄”。后来吴姓迁往他处,孟姓居多,次为张姓和王姓。现有孟、张、王、毕、李、吕六姓,仍以孟氏最多。大洛庄自建村以来,就十分重视教育工作,在嘉靖年间就有孟国泰、孟沿恬两人获取功名。

现在的大洛庄正在拆迁建楼,村庄大部分都已拆除,村民随着时间的变迁正在融入城市生活。我们去大洛庄看到一排排的楼房,没有拆迁的也是现代化的平房,难道要扑空?停车打听老房子,村民说楼后是孟氏祠堂,那里有老房子,按其所指我们在新楼的后面果然找到了孟氏祠堂。

眼前的孟氏祠堂已被修缮一新,黑瓦黑砖的正阳门,两边有门口在大门内的配房,西侧联开有窗户的院墙,东侧未建,远远的看去整个大门就像新建的一样,大山框门口,四梁八柱的形式,雕花的迎风板子。但仔细看看大门口的西墙有孔洞,是老建筑残存,大山框的门口也是在原来残存上修缮的,有新有旧,门口上有新的牌匾,上书“吾魁”两个大字,两边也新镶嵌一副新的木刻对联,还有巨大的门枕石也是老物件。我们在看西墙上的孔洞,一位在此聊天的大哥说这些洞用高粱秸秆的芯就能钻出来,他小时候就干过,这一方面是说明墙的古老,另一方面也说明古老的青砖由于烧制的原因,不是十分坚固,而东墙几乎是全新的。内门是一个小广场,接着一条两米多宽的长长的南北胡同。门里东侧有一户人家,简陋的红砖大门口有一对石鼓门当,门锁着没能进入。这门当也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物件,有门当也证明了大洛庄有人考取过功名的记载是正确的。西侧有一个东向门口的院子,进到院子,东西屋已经修缮完成是白墙黑瓦,北屋的屋面已修缮完成,五脊六兽,屋内正在修缮,门前一片建筑垃圾。北屋的建筑形式是前出厦的四梁八柱,前墙是很旧的木制格栅和门板。屋内有四根柱子支撑四加梁,后墙前与柱子间是用门板隔出了一米左右宽的空间。这可能是人们说的“前出厦,后落襟”的落襟,隔板在四根柱子的中间,上端是匾的形式有刻字,但时间长了,已看不出什么,现在只剩下中间的一块老门板了。北屋与西屋间有雨淋子通往西侧的另一个院内,西侧院有出厦北屋三间,它明显小于东侧的房子,有几个老人在厦内打牌。我们以为这里的院子就是孟氏祠堂了,但打牌的人说祠堂在后面,这里是厨房,东侧是厅房,是孟氏族人议事的地方。孟子是仅次于孔子亚圣,是中国礼仪开创者之一。大洛庄的孟氏作为亚圣后裔,也是十分注重礼仪的。逢年过节的祭祖或有重大事宜需要孟氏族人决断时,四里八乡的孟氏族人就要聚集议事,那时交通十分不便,俗话说“赶集上山,早晚一天”。远道而来的人,议完事要在此吃饭后再回也是很正常的事,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往家赶吧,重大事宜需要的时间长,外村人也有可能在院里的东西屋过夜。

参观完毕,回到正门的街上,顺胡同继续往北到了孟氏祠堂。祠堂是北屋三间,五脊六兽,砖雕花的实顶脊,没有出厦,门锁着。祠堂门前有紧挨着的四面介通的亭子,亭子前有一左一右两棵柏树。祠堂和亭子都是修缮过的,在这里显得过于拥挤,亭子可能是依原样盖的,原来的地方已经盖上了民房,所以就盖成现在的样子了。我不知道门前亭子的用途,请高人赐教。同样的格式在港里村的龙王庙中也见过,那个庙的大殿前,也有一个同样的亭子。但可以设想一下,由于祠堂没有出厦,亭子代替出厦的作用,族人可以在此洗手净面,然后入祠堂焚香敬拜;每当年节人多时,族长在屋内上香跪拜,其它人则在亭子内磕头。也可能就是种庄严的形式,像孔庙一样,通过层层叠叠的院子最后到达主殿。

服务电话: 17122116789 18736096789 传真:0371-56296789 邮箱:zzmszqh@163.com
Copyright 2024 ,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孟子儒学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:地址: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33号美盛中心10楼 1004室 豫ICP备14015874号